•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RFID的礦業物流管理系統研究

    基于RFID的礦業物流管理系統研究

    作者: 時間:2012-02-09 來源:網絡 收藏

    b.jpg

    c.jpg


    算法仿真: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可以看到當標簽總數為20時,如果把高位寄存囂的位數從4降到1,則平均碰撞次數從5.5回落到1.4。而當標簽總數為200和2000時,高位寄存器位數的改變對平均碰撞次數的影響不大。因此如果在某次仲裁中出現多次空傳,讀寫器可以在下一次仲裁時指示標簽改變寄存器高位個數,以此降低空傳率,進而可以降低平均碰撞次數。

    2 系統功能實現
    2. 1 人員管理
    1)日常管理 包括考勤登記、礦井下工時計數、上井人員查點、礦井下人員定位跟蹤等。工作人員根據崗位不同分為井上、半井上、井下等幾類。礦井下人員工作量確定既依據產礦量、掘進尺等工程數據,又與下井工時直接掛鉤。半井上、井上人員都要求月井下工時數。引入后,考勤、工時、查點實現自動化,確保高效率和準確性。礦井下人員定位、跟蹤是事故頊防的基礎,傳統管理根本無法實現,而技術填補了該管理空白。工作流程以地面數據庫中生產作業計劃人員、區域調度信息為基礎,將射頻標簽ID、身份信息與巷道工作面信息等靜態信息作為參考系,與巷道工作面閱讀器獲取的動態信息相對應,經系統中軟件功能邏輯,實現各項功能。
    2)緊急情況管理 包括事故預防和事故后處理。事故預防首先是災害事故預防。即將技術與災害監控技術相結合,對井下災害事故作預警管理,這是傳統管理方法和技術無法實現的。將RFID設備與煤層瓦斯壓力(含量)測定儀,溫度、煙量、火焰等火災監測設備,測塵儀,風速、負壓傳感器,水位傳感器等相關聯。一且危險因素水平超過警戒線,在前臺管理界面中立即準確顯示預警位置,點擊危險區域信息可查看人員情況,通過井下通信系統及時發布警報,采取相關措施消除事故源,并組織人員疏散。其次是責任事故預防。責任事故預防有2種情況:一是在封閉火區、瓦斯區、盲巷、廢棄巷道等嚴禁入內區域架設固定RFID設備,以防人員誤入造成事故;其次是在危險區、放炮警戒處、巷道維修地段等臨時禁行地段,由專人拿臨時、手持式RFID閱讀器進行人員監控,與警燈、音頻報警器、警示牌相結合,避免責任事故發生。事故后處理指災害事故發生后及時組織撲救和人員救護工作。傳統管理方式事故發生后,救護隊往往盲目入井,對災情、滯留人員情況不了解,容易造成意外傷害。RFID中,利用事故發生工作面入口RFID閱讀器上傳的信息,可準確得到各工作面的人員數量、位置信息,及時配備人力、設備,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搶險營救措施。營救過程中利用手持式RFID閱讀器對滯留人員進行準確定位。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延庆县| 昔阳县| 固原市| 巫山县| 大田县| 博罗县| 景洪市| 朝阳县| 图们市| 雅江县| 舞阳县| 洪洞县| 买车| 大姚县| 乌兰浩特市| 青河县| 广安市| 读书| 西峡县| 江孜县| 梨树县| 祥云县| 杂多县| 北海市| 周宁县| 桐城市| 郧西县| 大石桥市| 沁源县| 女性| 萨嘎县| 瓮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久治县| 万源市| 桃江县| 林周县| 遂昌县| 衡东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