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檢糾錯邏輯算法的實現

CCl校驗位相異對應出錯數據位列號倒數第二位為1;CC2對應列號倒數第3位為1,可以推出錯誤數據位的列號為110,同理行號相關的幾個校驗位中CC4,CC5出現相異可以推出錯誤數據位的行號為0110,由此可以知道出錯的數據位是DA22,再對確認出錯的數據位取反就實現了糾正1位錯誤的功能。而如果出現2位錯誤,比如數據位DAl和DA34同時出錯,如圖2中所示,這會引起新老校驗位中的CC0,CCl,CC3,CC4,CC6同時出現相異。這時如果還按照上述糾正1位錯誤時的算法,就會推出出錯數據位的行號為1011列號為011,這樣,就會認為是數據為DA51發生了翻轉,從而產生錯誤的檢糾錯結果,如圖2中粗箭頭所示。以前的測試數據表明,若在近地軌道中,SRAM存儲器中的每一個存儲數據位一天之內發生SEU概率約是10-7(位·天),則可以推導出這個SRAM中1組64位的數據,在一天時間內有2位同時出現錯誤的可能性約為10-10(次·天),在南大西洋輻射異常區和太陽活動高峰期,這種情況的發生率可能還會提高1~2個數量級。
為了避免在發生雙位元錯誤時出現錯檢錯糾的情況,需要增加1個校驗位CC7,它是所有數據位的奇偶校驗結果,即CC7=DA0⊕DAl⊕DA2⊕DA3⊕…⊕DA63。這樣在每次出現1個數據位錯誤時,新生成的NCC7也都會與先前的值相異,而當數據位中有2個存儲單元出錯,其他校驗位會檢測有錯誤出現,但NCC7不會發生變化,NCC7⊕CC7=0,這時就可以判斷出有雙位錯誤,從而使系統實現了檢測雙位錯誤的功能。
2 設計實現
將所有與主存儲器中數據一一對應的校驗位(CCl~CC8)存儲在另一個獨立的8位SRAM中,系統的硬件結構如圖3所示。

存儲校驗位的8位數據SRAM2同樣遇到出現SEU效應得可能,通過分析可以知道,SRAM2出現1位數據翻轉時,只有對應的一位數值與通過數據位新生成的校驗位數值相異,而其他的7個校驗位數據都沒有變化,此時對對應的校驗位取反就實現了糾錯功能。對于出現雙位元錯誤的可能,通過理論分析,可以知道一組8位的校驗數據在一天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約為7×10-13。,相比于主存儲器而言降低了兩三個數量級,暫時可以不予考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