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研究方案
讀取FIFO設備,獲取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屏幕上打印出來
這種編程方法是進行RT Linux編程的通用方法,將一個任務分為實時部分和非實時部分,在實時部分完成的是實時任務;在非實時部分主要是完成顯示等不需要實時的功能。程序的體系結構如下所示:

限于篇幅,程序代碼略。
(1)Linux的移植。如果Linux不支持選用的平臺,就需要把Linux內核中與硬件平臺相關的部分改寫,使之支持所選用的平臺。
(2)內核的裁剪。嵌入式產品的可用資源比較少,所以它的內核相對嵌入式系統來說就顯得有點大,需要進行剪裁到可利用的大小。
(3)桌面系統。現代的操作系統如果沒有一個友好的界面是沒有說服力的。現在的臺式機Linux系統使用了傳統的X-Window系統的模式—Client/Server結構。和硬件有關的部分即是Server端,實現一個標準的顯示接口;應用程序通過對Server的服務請求,實現程序的顯示。在此之上,實現窗口的管理功能。但X Window對于嵌入式系統來說顯得很龐大。現在國內有MiniGUI,國外有MicroWindow,都在致力于嵌入式Linux GUI的開發。適用于嵌入式Linux上的X-Window的工作也在進行。
(4)驅動程序的開發。Linux內核更新的很快,許多最新的硬件驅動很快就被支持。但嵌入式系統應用領域是多種多樣的,所選用的硬件設備也不同,并且不可能都有Linux的驅動程序,因此,設備驅動程序的開發也是重要的工作。
7.結束語
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是剪裁與移植相結合的過程,開發者自己編寫的代碼并不多。筆者在智能交通監控系統的設計中,通過對Linux適當的剪裁,選擇了RT-linux作為系統的開發平臺,對于提高系統的開發效率和降低開發成本取得較好的實效。當然,嵌入式系統的發展對嵌入式操作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結構、設計、用戶界面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將有助于嵌入式系統的應用和發展。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