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MIT利用活體病毒改造碳納米管太陽能電池

    MIT利用活體病毒改造碳納米管太陽能電池

    —— 電池效率提高三分之一
    作者: 時間:2011-05-04 來源:SEMI 收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表示,活體病毒可用于將高導電性碳納米管安裝到染料敏化(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正極結構中,電池效率可因此提高幾乎三分之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19209.htm

      染料敏化為一種光電化學系統,是由位于光敏正極與電解質之間的半導體元件材料制成的。覆蓋著染料的納米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會吸收太陽光,并將電子釋放到正極中。然后那些電子會被收集起來用以驅動負載,然后經由負極回到電解質中,如此不斷循環。MIT研究人員表示,通過病毒使碳納米管和正極交織在一起,就能將染料敏化的轉換效率由8%以下,提高到10.6%以上。

      該研究團隊是由MIT教授Angela Belcher所率領,成員包括博士研究生Xiangnan Dang與Hyunjung Yi ,以及另外兩位教授Paula Hammond與Michael Strano 。

      Belcher此前已經證實了一種名為M13的病毒,可刺激“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并催生。而該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則是首次利用病毒來分離出太陽能電池內的納米管,以避免納米管凝集一成團或導致短路。 每個病毒可以在約有300個肽分子(peptide molecules)的一個區域內,吸附10個納米管,然后這種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會分泌出二氧化鈦涂層。

      如果這種新技術實驗室以外的地方也能成功,這種納米管增強型太陽能電池將可進軍2011年估計規模達1,560億美元的微生物技術產品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BCC Research的預測,該市場規模在2016年還可成長至2,590億美元以上。

      所謂的微生物技術產品,包括天然酵母、釀造啤酒,以及諸如MIT所研發的M13基因工程微生物,可應用在胰島素、生物柴油以及冶金產品(metallurgical products.)等。

      M13病毒由一條標準DNA序列(圖右方的線圈)組成,上面吸附著在碳納米管(灰色),并將其維持在固定位置。而附著在染料分子(紅色)上的二氧化鈦涂層(黃色) ,則環繞著病毒與碳納米管。

      Belcher表示,MIT所研發的這項新技術,只需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工藝中添加一個簡單的步驟,也能適用其他類型的有機與量子點(quantum-dot)技術太陽能電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慈溪市| 从江县| 武鸣县| 盐池县| 昌邑市| 丰县| 泰兴市| 濉溪县| 平安县| 民和| 张掖市| 建平县| 合肥市| 镇赉县| 辽源市| 嘉善县| 安义县| 宣威市| 大渡口区| 云浮市| 馆陶县| 乌兰县| 绩溪县| 泗水县| 韶关市| 夹江县| 山阳县| 汉中市| 房产| 黔南| 老河口市| 伊通| 黑水县| 东平县| 巧家县| 大埔县| 扎兰屯市| 山丹县| 大足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