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Yes的口號喊了三年了,現在AMD也總算不負眾望,開始翻身了,在x86市場上的份額已經達到了37.5%,創造了14年來的新高?! “l布這個報告的是Passmark評測網站,不是JPR等調研公司,不過他們的數據也可以參考。 目前x86在消費級市場上主要分為桌面和移動兩個部分,其中AMD在桌面版市場上的份額達到了48%。 自從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在去年發布之后,AMD憑借7nm Zen2不斷攻城略地,市場份額也水漲船高,從之前的40%一路漲到了48%,差不多半分天下了?! 」P記本市場上的移動
關鍵字:
AMD 移動處理器
花幾萬塊買的iMac,顯示問題越來越嚴重,蘋果顯然不可能置之不理,當然這也不是AMD顯卡的質量問題?! √O果今天發布了macOS Catalina 10.15.7更新,其解決了macOS無法自動連接Wi-Fi的問題,它還修復了一個可能導致文件無法通過iCloud Drive同步的bug?! ‘斎涣?,對于新的iMac用戶來說,它修復了一個導致配備Radeon Pro 5700 XT的機器屏幕出現白色線的問題。 自8月份推出27英寸iMac以來,用戶一直有關于圖形故障的投訴,該型號包括更高端的5700
關鍵字:
iMac AMD macOS Catalina 10.15.7
去年AMD推出了7nm Zen2架構的銳龍、霄龍處理器,這是首款7nm工藝的x86處理器。不過嚴格來說它是7nm+14nm混合,現在AMD要加速甩掉14nm工藝了,IO核心也有望使用臺積電7nm工藝。部分網友可能不太了解Zen2的架構設計,這里簡單介紹一下:AMD在Zen2上一大創新就是Chiplets小芯片設計,將CPU核心與IO核心分離,其中CPU核心使用的是臺積電7nm工藝,IO核心使用的是老朋友Globalfoudries的14/12nm工藝。使用兩種不同架構混搭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去年量產的時候,
關鍵字:
AMD 臺積電 7nm
AMD第一款Ryzen 5000 APU - AMD Ryzen 7 5700U測試成績已經曝光,這款處理器屬于代號“Renoiren Refresh” Ryzen 5000 APU系列。該APU的《奇點的灰燼》基準測試成績已經曝光,它在1080p Low預設下進行了測試?! MD Ryzen 7 5700U基于Zen 2架構,內建8個核心、
關鍵字:
AMD Ryzen APU
去年AMD推出了7nm Zen2架構的銳龍、霄龍處理器,這是首款7nm工藝的x86處理器。不過嚴格來說它是7nm+14nm混合,現在AMD要加速甩掉14nm工藝了,IO核心也有望使用臺積電7nm工藝?! 〔糠志W友可能不太了解Zen2的架構設計,這里簡單介紹一下: AMD在Zen2上一大創新就是Chiplets小芯片設計,將CPU核心與IO核心分離,其中CPU核心使用的是臺積電7nm工藝,IO核心使用的是老朋友Globalfoudries的14/12nm工藝。 使用兩種不同架構混搭有多方面
關鍵字:
14nm AMD 臺積電 7nm
Zen 3架構馬上就要登場了,初代的14nm Zen、12nm Zen+架構依然活力十足!面向蓬勃發展的Chromebook入門級筆記本市場,AMD發布了銳龍3000C系列、速龍3000C系列處理器。這也是Zen和銳龍雙雙第一次出現在Chromebook,號稱相比前代產品性能提升最多178%。銳龍7 3700C、銳龍5 3500C來自于Picasoo家族,12nm制造工藝,Zen+、Vega架構組合,都是4核心8線程、6MB緩存。其中,前者主頻2.3-4.0GHz,集成Vega 10 GPU 1.4GHz
關鍵字:
AMD 銳龍3000C 速龍3000C Zen
上周NVIDIA宣布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公司,這件事帶給半導體行業的余震還沒完,NVIDIA獲得了CPU,對AMD及Intel兩家公司來說可能不是好事,競爭會更激烈。那AMD是怎么看待的呢?AMD高級副總、數據中心暨嵌入式部門總經理Forrest Norrod此前在參加德銀會議上也回應了這個問題。Forrest Norrod表示,AMD的重點一直是高性能CPU和GPU,相比對手他們已經提供了競爭力十足的產品路線圖。Forrest Norrod認為,性能很重要,如果你有了更高性能的解決方案,那么你就能
關鍵字:
Arm 英偉達 NVIDIA AMD
自上周二(9月15日)開始,美國針對華為有關的禁令正式開始生效,其結果將導致包括但不限于高通、三星、臺積電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廠商將不再供應芯片以及相關技術支持給華為,這也導致了各界對于華為接下來的命運多加猜測。不過根據美國政府之前禁令的相關內容,如果收到美政府的特殊許可,相關企業就可以繼續和華為進行相關合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多家廠商陸續向美國政府提出該項特殊許可的申請。根據目前已知的消息看來,聯發科在8月28日公開證實,該公司已經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希望能夠在9月15日后繼續向華為出貨。接下來包
關鍵字:
AMD 華為
AMD已經宣布,2020年10月8日會發布Zen3,而從官方宣傳的圖片來看,這會是桌面級新銳龍處理器的降臨。據外媒報道稱,AMD在預告中展示的依然是AM4的MCM處理器,和現在Zen 2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所以10月8號上發布的是桌面級的銳龍處理器,而不是服務器的EPYC。實際上代號Vermeer的第四代銳龍桌面處理器內部結構和現在的Matisse Zen
2處理器是一樣的,都是由一到兩個CCD,加一個IOD組合而成,新處理器的IOD不知道會不會沿用舊的,而CCD則會采用新的Zen
3架構核心,不
關鍵字:
AMD Zen 3 銳龍
對于期待AMD放大招的玩家來說,Zen3/RDNA2已經來了?,F在,AMD正式宣布了Zen3/RDNA2,從官方公布的產品發布時間來看,前者是2020年10月8日亮相,而后者是2020年10月28日亮相。根據手頭資料,Zen3銳龍CPU代號“Vermeer(維米爾)”,基于7nm+升級版工藝打造。架構層面,IPC(等價同頻)增幅在15~20%。最新的爆料指出,Milan(第三代EPYC)單線程性能增幅超過了20%,32核整數性能大約增加了20%,64核整數性能大約提升了15%。顯然,有了統一L3緩存體系、
關鍵字:
AMD Zen3 RDNA2
NVIDIA新一代顯卡向自己的上一代產品捅了一刀,但它真正要打擊的,其實是競爭對手AMD。北京時間9月2日,NVIDIA發布基于安培架構的顯卡GeForce RTX 30系列,包括RTX 3070、RTX 3080、RTX
3090三個型號。GeForce RTX
30系列不僅在性能、能效上,較上一代產品翻倍增長。工藝制程、顯存、光線追蹤、AI游戲體驗在內的關鍵參數指標上也獲得極大躍遷。更重要的是這一代顯卡價格卻保持不變。同上一代產品發布時候的“性價比”相比,GeForce RTX 30
關鍵字:
NVIDIA AMD
最快10月份,AMD就要推出Zen3架構的新一代銳龍處理器了,這一代的命名還不好說,但是因為銳龍3000及銳龍4000的混亂,很有可能會改名為銳龍5000系列。從2017年發布Zen架構以來,AMD倒是堅定地保持每年發布一代新架構的承諾,針對服務器、桌面及移動產品發布了多款產品。但是因為三個市場的不同,推出的產品不同,這也導致了架構與產品序列對不上的問題。這是啥意思呢?主要是因為桌面版銳龍多了個12nm工藝的改進版Zen+工藝,它在產品序列上成了銳龍二代,也就是銳龍2000系列,結果使得去年7nm Zen
關鍵字:
AMD Zen3
NVIDIA日前徹底完成了對Mellanox的消化吸收,將后者的網絡產品和技術也納入自己品牌旗下,曾經調侃的“NVIDIA網卡”竟然成真了?,F在,AMD網卡也來了,類似于NVIDIA也是吸收外部資源,而且至少目前只是筆記本上的無線網卡。據報道,AMD正在與聯發科合作,開發屬于自己的Wi-Fi無線網卡,而且是最新的Wi-Fi 6。報道稱,AMD之所以要進入網卡市場,主要是為自己的銳龍PRO商務提供支撐,支持更多企業級管理特性,而對標的對象自然就是Intel呈統治地位的Wi-Fi無線網卡產品和vPro博銳商務
關鍵字:
NVIDIA AMD 聯發科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AMD(AMD.US)悄然推出了一款新的入門級顯卡,與英偉達(NVDA.US)展開競爭。此舉獲得投行高盛看好,分析師Toshiya Hari將AMD股價目標價由50美元上調至84美元,維持“中性評級”。據悉,上周末,AMD在其官網上發布了Radeon RX 5300 GPU顯卡,沒有發布任何其他公告。該卡是Nvidia的GeForce GTX 1650的競爭對手,并且售價更低廉。分析師Toshiy
關鍵字:
AMD 顯卡 高盛
最近幾天有不少新游戲發布,比如《微軟模擬飛行》、《特洛伊: 全面戰爭傳奇》等,AMD今天發布了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8.2驅動,優化了4款游戲,性能提升可達12%。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8.2驅動升級說明游戲優化支持·《特洛伊: 全面戰爭傳奇》在這款游戲中,RX 5700 XT顯卡在High畫質下的性能相比20.8.1驅動提升可達12%。·優化支持《微軟模擬飛行》·優化支持《
關鍵字:
AMD Adrenalin
amd ryzen v2000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md ryzen v2000!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md ryzen v2000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md ryzen v2000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