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SSD是摒棄傳統磁介質,采用電子存儲介質進行數據存儲和讀取的一種技術,突破了傳統機械硬盤的性能瓶頸,擁有極高的存儲性能,被認為是存儲技術發展的未來新星。
PCIe接口的極速固態硬盤 Matador PCI-e SSD 產品
SSD的發展
在過去的20多年間,CPU發展迅速,主頻不斷提升,從單核、雙核、再到多核;內存也相繼得到發展,從SDRAM到DDR、從DDR到DDR2再到DDR3;硬盤的容量和速度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接口從PATA變成了SATA,SCSI變成了SAC,垂直
- 關鍵字:
固態存儲 SSD
- Intel計劃停產采用50nm制程NAND閃存芯片制作的1.8/2.5寸SSD硬盤產品,自今年第二季度開始,Intel公司將僅向客戶提供采用 34nm制程MLC NAND閃存芯片制作的Postville40-160GB容量SSD硬盤產品,另外到今年第四季度,Intel還將推出80-600GB容量的 Postville SSD硬盤。
今年第四季度上市的新款Postville系列產品將采用25nm制程閃存芯片制作,容量則有80/160/300/600GB幾種,型號為X25-M;另外還將推出80GB容
- 關鍵字:
Intel 50nm SSD
- Fudzilla消息,英特爾今年將有SSD方面的大計劃,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將展示一款160GB-600GB的大容量高速SSD產品。
這種SSD基于25nm MLC NAND Flash打造,取代之前的34nm MLC技術,容量包括160、300和600GB,屬于第二代X25-M產品序列,包含1.8和2.5英寸版本。
其中1.8英寸版本最大容量300GB,將成為供應家庭娛樂和消費電子的主推產品。
- 關鍵字:
英特爾 SSD NAND
- 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小編就已經擁有了拆電腦的半好人屬性,雖然當時拆下來的東西總有一些裝不回去,但是啟蒙教育來說可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如果你現在手頭有一個DVD或者藍光光驅的話,不妨跟小編一起把它的螺絲一個一個卸下來,平放開來,你會驚訝于這些精密的構造,同時一窺存儲器的未來趨勢。一條波長被固定的激光光束通過鏡面的三次折射,定位到盤面上,再折射到接收器,接收器讀取被盤面改變波長的激光,從而提取出蝕刻在盤面的上GB的數據。GE全球研究實驗室,是一個內部超級復雜的地方,占地550畝,今天,我們會從這里了解到最新的
- 關鍵字:
存儲器 SSD
- 蘋果(Apple)新產品iPad正式亮相,內建16GB、32GB和64GB等3種容量的固態硬碟(SSD),可望為低迷許久的NAND Flash市場注入強心針!根據外資和市調機構估計,2010年iPad出貨量將介于600萬~1,000萬臺不等,占NAND Flash需求量上看4%,同時也為產業開創新應用領域。惟近期NAND Flash報價波動相當平靜,并未反映蘋果效應,下游廠指出,大陸在農歷年前又開始嚴查走私,因此當地需求銳減,預計年后才會發動補貨行情。
蘋果推出的平板計算機(Tablet PC)
- 關鍵字:
Apple SSD NAND
- 鎂光剛剛宣布了其34納米NAND SSD產品線,一個原生6Gbps的SATA設備引起了廣泛注意,鎂光透露它將被置于其子公司Lexar Media的Crucial品牌下發布。
這款SSD具體型號RealSSD C300,2.5寸外形設計,包含128和256GB兩種型號,讀取速度高達355MB/s,寫入速度達215MB/s,向下兼容3Gbps SATA。預計將面向北美、英國和歐洲大陸發布,128GB版售價大約450美元。
- 關鍵字:
鎂光 34納米 NAND SSD
- Intel公司計劃明年第四季度推出多款SSD硬盤新品,包括其中一款代號為Lyndonville的產品,這款產品將被用于替代現有的X-25E 32GB/64GB產品,目前X-25E 32GB/64GB產品是Intel SSD硬盤中速度最快的產品之一,而Lyndonville屆時在產品容量方面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據悉Intel共計劃推出三款該系列新款SSD硬盤產品,其中容量最低的型號可達100GB,中端產品的容量則會在200GB左右,容量最高的產品可達400GB。
所有這三款產品均將基于34nm制
- 關鍵字:
Intel SSD Lyndonville
- 臺灣DigiTimes報道,數家內存廠商最近聚集在臺北探索建立對大陸和臺灣的固態存儲產業共同標準,與會者們預計隨著制程逐漸過渡到20nm,NAND閃存價格將出現大幅下跌,最終實現一個可負擔的水平,不過這一時間點被認為是2011年以后。
此外,來自大陸的工業代表敦促盡快發展和規范SSD的規格,以解決來自國際供應商控制的核心技術。
去年Fusion-io公司首席科學家Steven Wozniak曾表示,他并不認為SSD硬盤會很快就能替換普通硬盤。不過由于SSD硬盤功耗更低,同時性能更高,也不需
- 關鍵字:
NAND SSD
- 由于傳出大客戶蘋果(Apple)開始減少下單,加上原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供應NAND Flash數量相當有限,12月供應量控制亦開始松動,以及白牌記憶卡在市面上流通數量增加,使得淡季需求明顯反映在現貨及合約價上,近2個月NAND Flash價格從高檔連續緩跌,累計回檔幅度相當深。不過,多數存儲器業者認為,由于價格跌幅已大,預計后續再大跌機率不大,25日NAND Flash 11月下旬合約價開出,便呈現持平到小跌局面。
存儲器業者表示,蘋果對于NAND Flash供
- 關鍵字:
蘋果 NAND SSD
- 那些鼓吹基于閃存的SSD硬盤技術的人可能要感到失望了,因為據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磁盤技術按現有的速度發展下去,那么到2020年,雙碟2.5寸 硬盤的容量將能達到14TB左右,價格則會降到40美元的水平(目前500GB硬盤普遍售價為100美元左右),仍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而盡管基于閃存的SSD硬盤產品由于在讀寫性能,省 電性能方面更為優秀,正在日漸流行,但其每GB折算價格卻接近磁盤式硬盤的10倍,另外,閃存技術在2020年之前很可能會遇到性能發展上的瓶頸,這使基 于閃存的SSD硬盤即使在10年或更久
- 關鍵字:
SSD 閃存 磁盤
- 據iSuppli 公司,雖然2009 年面向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盤(SSD)銷售因為內存價格飛漲而受挫,但企業市場對彌補上述領域的疲軟表現是綽綽有余,從而推動今年整體SSD 市場的營業收入將增長六倍。
第二季度NAND 閃存的成本大幅上升,引起SSD 價格跳漲,使其與硬盤驅動器(HDD)相比缺乏競爭力,并影響其在筆記本電腦中的普及。 NAND 閃存是SSD 中的關鍵部分,約占其價值的90%。然而,對于尋求擴展功能和降低整體功耗的企業數據中心來說,SSD 仍然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由于企業
- 關鍵字:
NAND SSD PC
- 據 iSuppli 公司,雖然固態硬盤(SSD)吸引人們眼光的主要是其節電特性,但使用這些基于閃存的解決方案,還可能帶來另一個環境效益:大幅減少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電池。
典型的筆記本電腦使用六芯電池。但是,如果使用 SSD,筆記本電腦使用四芯電池就能獲得同樣的電池壽命。
預計 2013 年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將達 2.5 億臺,如果這些電腦都使用 SSD 和四芯電池,則將相當于少用 8000 萬個電池。
再進一步,預計 2011 至 2013 年采用 SSD 的筆記本出貨量將達到 6.9
- 關鍵字:
太陽能 SSD 電池
- 世界頂尖的非易失性鐵電存儲器 (F-RAM) 和集成半導體產品開發商及供應商Ramt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宣布,其4Mb F-RAM器件FM22L16已獲深圳市盛博科技嵌入式計算機有限公司采用,以生產創新的數據存儲設備—固態硬盤 (solid-state disk, SSD)。
盛博科技專門研究、開發和生產基于國際標準的嵌入式硬件和軟件系統,瞄準工業自動化市場,終端客戶遍及軌道運輸、電力、醫療設備和運動控制等應用領域。
除了能夠在斷電后保持數
- 關鍵字:
Ramtron F-RAM 固態硬盤 FM22L16 SSD
- 據市調公司DRAM Exchange的調查,2009年,傳統筆記本市場上的SSD硬盤使用率僅僅只有1-1.5%,而 在低端市場SSD硬盤的占有率也只有不到10%。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16Gb/32Gb NAND閃存價格的上漲。今年上半年,這種規格閃存的價格不斷上揚,而由此產生的利潤空間自然就減小了。
DRAM Exchange聲稱上網本與傳統筆記本中使用SSD硬盤的比率今年出現持續下降的態勢,結果導致“SSD銷量總體表現很糟糕”。相比傳統機械硬盤,SSD硬盤的每GB價格依
- 關鍵字:
SSD NAND 上網本
- 今年前兩個季度NAND閃存的平均銷售價格(ASP)反彈,令供應商非常高興,使其在2008年經受慘重損失之后又獲得了希望。
為了盡快恢復盈利,這些供應商在2008年紛紛削減產能以應對市場需求疲弱的局面。據iSuppli公司,此后,NAND閃存價格在第一季度上漲了11%,在第二季度估計上漲了28%。
雖然這對于閃存供應商來說是好事,但卻可能對固態硬盤(SSD)在主流PC市場的普及帶來負面影響。SSD的90%由閃存部件構成。
SSD上網本失色
在全球電子市場面臨不確定性之際,PC制造
- 關鍵字:
SSD NAND 上網本
ai ssd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ssd!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ssd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ssd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