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威脅日益復雜,給物聯網(IoT)、消費、工業、醫療和其他市場產品開發帶來了挑戰。這些產品必須具備強大的嵌入式安全性,同時還要求低功耗以延長電池壽命。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國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推出業界首款在單一封裝中集成了安全子系統和Arm? TrustZone?技術的PIC32CM LS60單片機(MCU)。新款單片機集成了Microchip的可信平臺(Trust Platform)安全子系統,讓使用單個單片機而不是兩個或多個芯片來開發終端產品變得更加容易。現在,設
關鍵字:
單片機 安全
●? ?雙方合作在STM32U5?物聯網Discovery套件上開發出集成?Arm?可信固件的Microsoft Azure物聯網云接入參考設計●? 解決方案整合先進的嵌入式?Azure?實時操作系統?(RTOS)及物聯網中間件與STM32U5高安全性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和?STSAFE-A110安全模塊服務多重電子應用領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
關鍵字:
物聯網 安全
IDC《2021下半年中國IT安全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IT安全服務市場廠商整體收入約為28.61億美元(約合184.6億元人民幣),廠商收入規模較去年同期實現快速增長,漲幅達到41.7%,2021年中國IT安全服務市場實現強勢反彈。IDC定義下的網絡安全服務市場分別由安全咨詢服務、IT安全教育與培訓服務、托管安全服務、安全集成服務四個子市場構成。關于2021年中國網絡安全服務市場的定義和關鍵廠商的表現如下(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數字可能存在微小誤差):安全咨詢服務:屬于專業服務的范疇,具體
關鍵字:
網絡 安全
隨著可穿戴、個人醫療、家庭自動化和工業傳感器等智能設備的增長,對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的MCU(微控制器)的需求日益提升。今年3月,意法半導體(ST)在其經典的超低功耗L系列基礎上,推出了新一代產品線——STM32U5。其在安全方面,成為首款獲得PSA和SESIP 3級認證的MCU。U5的制勝法寶是什么?不久前,ST中國區微控制器事業部市場及應用總監曹錦東、ST中國區微控制器產品市場經理彭祖年向電子產品世界等媒體揭開了廬山真面目及下一步規劃。ST中國區微控制器事業部市場及應用總監曹錦東(左),ST中國區
關鍵字:
MCU 超低功耗 安全
全球面臨COVID-19疫情一波波沖擊著整體經濟和大小企業,全球安全科學專家UL第三年度調查公布《UL 2021年度創新安全研究》成果,這份報告來自全球300名跨產業高階主管的采訪回復,揭露企業在2020年的掙扎、成功經驗以及對創新安全的洞察。在疫情沖擊下,全球企業被迫進行破壞式創新、重塑,并針對客戶服務做出重大改變,以全新思維看待安全議題。面對疫情新常態,三成企業表示將把對抗大流行病納入企業安全的新定義,為不可預期的事件作準備。 UL年度調查指出30%企業將大流行病的防止納入安全新定義,而客戶
關鍵字:
UL 安全
8月13日消息,蘋果公司上周宣布將使用復雜加密技術來掃描美國用戶蘋果設備中是否有兒童受虐材料(CSAM),這在科技領域引發了不少爭議,也在公司內部受到部分員工的強烈關注。 蘋果匿名員工表示,公司內部Slack頻道上有關這一計劃的信息已經有800多條,許多人擔心這一新功能會遭到濫用。 這些員工表示,蘋果過去在安全方面的功能調整也會引發員工議論和擔憂。但此次功能調整引發的爭議規模和持續時間前所未有。一些員工擔心,蘋果這一功能正在損害公司保護用戶隱私的聲譽。 不同聲音主要來自安全與隱私部門以外的蘋果員
關鍵字:
蘋果 隱私 安全
1? ?信息安全決定于可靠的“芯”當前的數字信息產業構建在半導體之上,且依賴度越來越強,如果芯片安全得不到保證,則任何形式的信息安全都無從談起,這對行業發展舉足輕重,并且覆蓋和滲透到各類信息網絡體系及產品的方方面面。隨著信息安全深入人心,安全芯片正在成為一個特殊的產業,成為越來越多從事解決方案公司的關注焦點和標準配置。出于對安全芯片最新概念和演進的興趣,在北京上地海淀創業園,筆者與無錫沐創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敏博士進行了交流。作為網絡安全芯片領域的領跑者,沐創致力于以可重構計算
關鍵字:
202107 安全 可重構
IAR Systems Group旗下的Secure Thingz宣布,針對安全開發工具C-Trust與Embedded Trust及安全原型開發與量產平臺Secure Deploy推出多項強化方案,透過采用NXP LPC55S6x MCU系列芯片內建的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PUF)物理不可仿制技術來維護儲存安全,增強各種應用的安全防護。要實現安全憑證和唯一身分,確保裝置的完整性至關重要。目前歐洲消費物聯網安全標準EN 303 645已獲納入,最近美國物聯網資安改進法
關鍵字:
Secure Thingz NXP IoT 安全
1? ?MCU安全的意識需要培育今天物聯網設備面臨的安全問題和以往有很多不同,因此,ST 加強了安全方面的投資。2015 前后,ST 的安全芯片和MCU(微控制器)平臺同屬于一個大部門,因為當時發現黑客已經不止攻擊高安全性應用,如銀行卡、身份證等,而是已經逐漸擴展到大眾層面。例如,四五年前已有智能家居的智能音箱、智能視頻被攻破的現象,很多客戶逐漸發現安全隱患的威脅可能使整個網絡癱瘓,甚至有一些廠商被黑客挾持勒索。傳統MCU 已經有了一定的安全能力,遺憾的是有很多嵌入式開發者不太注重安全
關鍵字:
202104 MCU 安全
打造高效物聯網安全性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從新聞報道中我們能夠得知,數據泄露、惡意軟件、病毒和其他網絡不當行為早已頻頻發生。為何黑客會如此針對物聯網?當任何設備連接到其他設備或云端時,就有可能成為攻擊者的入口點,為其竊取數據、操控運行或未經授權訪問云提供了可能。我們需要面對的嚴峻現實是,所有物聯網資產都是暴露的,在物聯網設備生命周期中隨時可能受到攻擊。為了限制暴露面,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我們必須確保物聯網連接的安全性,即每個連接操作,包括每次傳輸、更新和下載都需要對其進行保護。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
關鍵字:
物聯網 安全
1? ?AIoT/嵌入式系統的安全應用當前AIoT 相關應用對日常生活的介入十分廣泛,例如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攝像頭/門鎖等)均可歸屬于此類應用場景。這些應用與每個人的隱私、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息息相關。安謀中國安全產品經理 耿建華AIoT 系統如果缺乏完善的安全方案,數據存儲和信息傳輸的安全便得不到保障,從而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假若設備被非法入侵、干擾,小到攝像頭被控制、智能門鎖被非法打開,都會存在個人隱私泄漏及財產損失等風險。一旦被黑客劫持成為“肉雞”
關鍵字:
202104 安全 AIoT
1? ?物聯網安全的重要性物聯網系統領域涵蓋甚廣,涉及多種應用。在確保物聯網設備向云系統報告真實數據方面,安全功能起著關鍵的作用。例如,由于缺乏安全監管導致了Mirai 僵尸網絡攻擊事件的發生,黑客入侵了美國東北部閉路電視攝像監控系統的管理賬戶。黑客在攝像頭中安裝了惡意軟件,使攝像頭對互聯網中的目錄服務器發起了拒絕服務攻擊,從而導致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網絡癱瘓數小時。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戰略業務拓展副總裁Marc Canel物聯網市場中和安全相關的第一點也是最重
關鍵字:
202104 安全 物聯網
1? ?MCU安全的意識需要培育今天物聯網設備面臨的安全問題和以往有很多不同,因此,ST 加強了安全方面的投資。2015 前后,ST 的安全芯片和MCU(微控制器)平臺同屬于一個大部門,因為當時發現黑客已經不止攻擊高安全性應用,如銀行卡、身份證等,而是已經逐漸擴展到大眾層面。例如,四五年前已有智能家居的智能音箱、智能視頻被攻破的現象,很多客戶逐漸發現安全隱患的威脅可能使整個網絡癱瘓,甚至有一些廠商被黑客挾持勒索。傳統MCU 已經有了一定的安全能力,遺憾的是有很多嵌入式開發者不太注重安全
關鍵字:
202104 MCU 安全
1? ?安全將是物聯網設備的標配恩智浦大中華區工業與物聯網市場高級總監金宇杰先生指出,從2019 年、2020 年開始,人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特征是強大的邊緣計算將對安全、計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恩智浦2021 年3 月宣布其EdgeVerse? 產品系列新增了跨界應用處理器,包括i.MX 8ULP、經Microsoft Azure Sphere 認證的i.MX 8ULP-CS(云安全)系列和新一代高性能智能應用處理器i.MX 9 系列。8ULP 是7ULP 產品的延伸,也是超低功耗
關鍵字:
202104 物聯網 安全
1? ?智能家居的應用最近,我們看到了家庭自動化和安全解決方案的廣泛采用,其中包括照明、溫度控制、安防、娛樂以及無處不在的傳感器。短期內我們將看到的一大趨勢是遠距離應用,其將延伸到家庭之外的范圍,例如Z-Wave Long Range和Sidewalk,它們將開啟一系列新的應用場景。就長期而言,我們將在邊緣側看到更多采用人工智能(AI)/ 機器學習(ML)技術的智能設備。我們也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智能醫療設備出現在家中,以及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出現在我們的身上,諸如血糖監測儀和脈搏血氧儀。
關鍵字:
智能家居 安全 202102
安全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安全!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安全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安全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