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銅纜價格大幅上漲,而光纖光纜和光收發模塊的價格卻逐步降低,業界一直在津津樂道的“光進銅退”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與此同時,帶動了光通信設備廠商以及光纖光纜廠商等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進入新一輪飛速發展的高峰期。而此產業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烽火通信。
烽火通信年終鋒芒畢露
從11月到12月,短短兩個月時間,烽火通信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11.9漲至將近20元高價,多次突破高點,并有多個機構紛紛跟進。而今,烽火通信的股價還在持續上揚中。
投資者們對烽火通信的看好并非偶然。從業績上來看,烽火通
- 關鍵字:
光纖 光纜 光器件 光通信
- 光纖光纜制造業分為三個層次,最上層是光纖預制棒(光棒),中間層是由光棒拉絲成為光纖,第三層是由光纖及其他乳膏、鐵皮和塑膠護套等制成光纜。其中第一層光棒的制造技術含量相當高,光纖拉絲技術含量適中,而光纜制造則僅僅是普通的制造業,技術含量不高。
光棒嚴重依賴進口
全球光棒的制造主要為幾家大型企業壟斷,包括日本的藤倉和信越、美國的康寧以及歐洲的德拉克。國內則只有長飛(德拉克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浙江富通、江蘇法爾勝、海南三星等4家企業,其中富通和法爾勝的產量都不高。2005年4家企業總計生產光棒約
- 關鍵字:
光纖 光纜 FTTH 光通信
- 據統計,截止到2007年底,全球敷設光纜總數預計將達到8億芯公里;就光纖需求來看,2004全球光纖銷售了5800萬公里,2005年在此基礎上增長16%達6800萬公里,而到了2006年,全球光纖銷售約9000萬公里,比2005年又大幅增長了33%。而同時我們注意到,作為光纖上游的預制棒市場,全球的產能目前約為1.1億-1.3億公里,這也意味著按照目前全球光纖市場的增長態勢估計(不考慮目前尚未使用但可能恢復運行的設備能力),2009年前后,整體行業將有望進入一個供需動態平衡的新局面。
亞太地區作為
- 關鍵字:
光纖 光纜 光通信
- 全球光纖光纜需求渡過2002-2004年的低谷后,2005年開始復蘇,2006年需求量8979萬芯公里,同比增長27%,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0%以上。亞太地區是需求最大的市場,2006年占總需求量的比例為47%。新興市場增長最快,2006年新興市場需求量達708萬芯公里,同比增長47%。但供過于求未發生變化,產需比2006、2007年維持在1.2—1.3之間。光纖市場的重心逐步轉移到亞太地區,根據KMI的預測,2008年前全球光纖光纜市場需求平均增長速度為6%,到2008年通信光纜的市場總需求將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光纖 光纜 光通信
- 2007年光線光纜市場需求將穩定增加,全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供貨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品牌效應繼續明顯。行業向布局逐步合理的新的局面發展:形成幾個不斷完善的大型產業集團。 2007年國內光纖光纜市場保持增長態勢。其動力一方面來源于國家信息化戰略的實施,將有力推動寬帶和移動網絡的迅猛發展;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轉型戰略的實施促進農村市場和寬帶商務市場的增長;此外,技術進步和市場對帶寬需求增加的雙重作用也推進了我國光纖光纜市場內在的繁榮。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光纖 光纜 光通信
- 一、外皮:室內光纜一般采用聚錄乙烯或阻燃聚錄乙烯,外表應光滑、光亮,具柔韌性,易剝離。劣質光纜外皮光潔度很差,容易和緊套、芳綸粘連。 室外光纜的PE護套應采用優質黑色聚乙烯,成纜后外皮平整、光亮、厚薄均勻、無氣泡。劣質光纜的外皮一般使用回收材料生產,這種光纜表皮粗糙,因原料內有很多雜質,細看能發現光纜外皮有很多極細小坑哇,鋪設一段時間以后就會開裂、滲水。 二、光纖:正規光纜生產企業一般采用大廠的A級纖芯,一些低價劣質光纜通常使用C級、D級光纖和來路不明的走私光纖,這些光纖因來源復雜,出廠時間較長,往往已經
- 關鍵字:
光纜
- 國內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室內光纜生產企業廣州關鍵光電子技術公司2002年12月30日在開發區正式投產。這是“廣州光谷”第一家由留學歸國人員創建并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高新科技企業。廣州市委常委、開發區主任凌偉憲,廣州市副市長林元和等領導參加了投產儀式。
- 關鍵字:
電子 光纜
光纜介紹
光纜 光纜(optical fiber cable)主要是由光導纖維(細如頭發的玻璃絲)和塑料保護套管及塑料外皮構成,光纜內沒有金、銀、銅鋁等金屬,一般無回收價值。光纜是一定數量的光纖按照一定方式組成纜心,外包有護套,有的還包覆外護層,用以實現光信號傳輸的一種通信線路。
即:由光纖(光傳輸載體)經過一定的工藝而形成的線纜.
光纜歷史
1976年,美國貝爾研究所在亞特蘭大建成第一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