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本土中高端電機潛力大,半導體引領技術升級

    本土中高端電機潛力大,半導體引領技術升級

    作者:于常濤 ADI亞太區電機與電源控制行業市場部經理 時間:2015-08-0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中國制造2025”為電機行業帶來了動力。本文分析了國內電機尤其是交流伺服電機行業的現狀和特點,并闡述了半導體廠商的優勢與重要性。

      第二特別針對國內產品研發周期較短的特點,不僅提供產品本身的知識,還要上升到系統層面的知識。例如,針對一個新產品,國內可能是半年或者一年的周期,但是歐美客戶可能是一年以上接近兩年的時間。這就要求半導體廠商能夠跟客戶做很多系統層面的探討,也許客戶要求半導體原廠幫助他解決掉元器件相關問題,而客戶更多地專注于算法本身,所以半導體廠商是否有非常資深的AE(應用工程)支持網絡,對客戶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77699.htm

      第三,重視系統方案廠商。這是因為產業互相跨界融合的趨勢明顯,之前很多系統級的集成商把重點放在本身的應用軟件和主控板的開發上,但現在系統廠商已經不滿足于做系統層面的開發,還開始向下擴展,做,甚至做;做的廠家也開始做、編碼器,嘗試做數控機床。因此,第三方特別是有資質、有能力的第三方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ADI可以把一個完整的第三方方案提供給系統廠商,系統廠商可以直接做系統級的測試,從而決定購買還是做設計。

    中國客戶會是哪些?

      作為ADI公司,第一關注點是國內客戶,第二關注點是一些跨國公司在國內的一些研發。同時也在觀察著日本客戶,因為盡管目前日本客戶沒有明確研發舉動,但接下來可能會走上這條路,否則日本在中國市場會越來越小。

      在中國的海外客戶各有特點。最積極主動的是歐洲和北美在華客戶,日本客戶相對保守,他們在中國更多偏向于生產,而不太做研發。中國臺灣客戶以臺達為代表,有研發中心,但是更多偏向于電源及相關產品,控制也沒有特別多。

      所以ADI把重點之一放在歐洲和北美客戶,特別是歐洲客戶,歐洲客戶以博世、西門子、施奈德為代表。他們在國內的產品研發更多是滿足國內的需求,而不是定位做價格非常便宜的產品,他們著力要做產品性價比剛剛好的產品,但不可否認,即便是這樣的產品定位,從他們整個公司垂直產品線來看,也屬于中端或中低端產品。相應的高端產品其實還是滿足國外的需求。

      國內本土客戶也是類似的現狀,國內客戶現在即便是市場份額有將近20%,但是更多的份額偏向于低端,正在朝中端過渡。可以預見到2019 年、2020年國內客戶可以覆蓋一部分高端的應用,但是也很難預測它們就能在高端應用上有非常大的體現。原因是電機控制或者工業相關的應用需要成熟、穩定,沒有相對的技術積累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

    中國與先進國家地區的差距在哪?

      首先第一個很主要的原因,無論西門子還是安川,身為系統提供商,卻不單銷售,而是完整的系統,即銷售CNC或機器人。國內客戶跟國外客戶相比系統層面的差距更大,如果電機控制器的差距是5個百分點或者五年的差距,可能系統層面就要達到十年的差距。這些國外客戶在賣系統的同時一定是用自己的產品,帶動了其整個量足夠大,這是無法忽視的事實。并且系統層面帶來額外的利潤/附加值是更高的,對價格的壓力也不是那么大。另一方面,對于控制器,國外客戶在整個產品級的生產上經驗是更豐富的,如果從某一個角度看,可能算法層面國內客戶有人做得也很好,但是如果放在整個產品的生產來看,就未必有國外做得好,這包含各種各樣的環節,諸如產品故障率、生產流程控制、生產管理等。

    從驅動向伺服升級面臨的難點

      第一是面臨最終用戶的接受度問題,國內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例如歐日客戶的產品銷售價位二千元,人們一般會認為本土客戶賣一千五才合理,即便性能一樣,本土客戶一旦賣到一千八、一千九,用戶肯定首選國外的。

      第二,伺服類似于針對為某種應用而做的偏定制的產品,其應用并不是特別廣泛,因為不同應用對伺服控制器而言要求不一樣,因此定制化的需求較為明顯,ADI等半導體廠商面臨的挑戰是要向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當然,挑戰同時也是優勢,因為本土定制化的服務很靈活,但是歐日客戶做不到這么靈活,為本土伺服廠商提供了機會。具體地,國內技術水平提升得非常快,從伺服控制器角度看差距越來越小,但在整個系統層面的差距體現得比較明顯,放到集成系統、CNC 系統層面差距還是比較明顯,控制器本身有差距但已經不是那么明顯了。(注:王瑩根據ADI“電機發布會”上的講演整理,未經講演者確認)

    參考文獻:

      [1]王瑩,葉木子.工業與汽車電子展望[J].電子產品世界,2015(1):20

      [2] 李樂榮錢偉喆.永磁同步電機交直軸電感工程測量方法的探索[J].電子產品世界,,2014(7): 50

      [3]于寅虎.電機控制技術的最新進步與發展[J].電子產品世界,2014(9):8

      [4]王瑩.電機驅動走向高效節能[J].電子產品世界,2013(9):12

      [5]王瑩,葉雷.工業4.0為元器件廠商帶來新機遇[J].電子產品世界,2015(2-3):7

    伺服電機相關文章:伺服電機工作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扬州市| 英德市| 灯塔市| 扶沟县| 邢台市| 广宗县| 凌云县| 贡觉县| 商都县| 汕头市| 琼海市| 广东省| 电白县| 景泰县| 杨浦区| 东台市| 临泉县| 陵川县| 资兴市| 大田县| 共和县| 饶河县| 恭城| 浑源县| 平南县| 云阳县| 台江县| 团风县| 当阳市| 延长县| 洛宁县| 垦利县| 西宁市| 温州市| 石景山区| 桑日县| 昔阳县| 木兰县| 汾西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