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無線網絡電磁輻射環境的定量分析和測試

    無線網絡電磁輻射環境的定量分析和測試

    作者: 時間:2013-05-21 來源:網絡 收藏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對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強,無線通信網絡無疑是通信事業中發展最快的,但是也引來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的電磁輻射有多大,是否對人有傷害?本文旨在從專業角度客觀地對的電磁輻射進行分析和研究。

    無線通信網絡輻射源及特點

    一般來說,在無線通信網絡中,基站發射系統、衛星地球通信站、移動臺(手機,小靈通等)、無線路由器、無線AP,都是可以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源。

    電磁輻射場區可分為近區場和遠區場。通常,對于電壓高電流小的場源(如發射天線、饋線等),電場要比磁場強得多;對于電壓低電流大的場源(如某些感應加熱設備的模具),磁場要比電場大得多。遠區場為弱場,其電磁場強度均較小。所以,對于一個固定的可以產生一定強度的電磁輻射源來說,應注意電磁輻射近區場的防護,包括對作業人員及處在近區場環境內人員的防護,和對位于近區場內的各種電子、電氣設備的防護。而在遠區場,通常對人的危害較小,這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就是對信號的保護。

    無線通信網絡電磁輻射傷害

    輻射傷害分為游離輻射傷害和非游離輻射傷害。當高能量電磁波把能量傳給其他物質時,有可能撞出該物質內原子、分子的電子,使物質內充滿帶電離子,這種效應稱為“游離化”,游離化電磁波產生的傷害就稱為游離輻射傷害,游離輻射傷害會與身體內的物質搶奪電荷,產生離子破壞生理組織。非游離輻射傷害分為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傷害和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傷害,非游離傷害為一中低能輻射,產生的能量不打斷分子鍵或使原子游離。其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傷害特性
    佳工機電網

    由表1看出,產生游離輻射傷害的電磁波頻段是1012~1024Hz,而無線通信網絡中使用的頻段為150MHz、450MHz、800MHz、1.9GHz、2.4GHz、3.5GHz及5GHz或更高頻段,所使用的頻段全落在了非游離傷害所屬的頻率范圍內,遠低于1012Hz,所以無線通信網絡中的電磁輻射不會對人體產生游離輻射傷害,僅對人體產生非游離輻射傷害。

    熱效應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生物體,時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產生熱量可以使人體體溫維持在正常的溫度范圍內,以保證人體生理系統的正常生理機能。生理學研究表明,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熱量約為100W,人身體表面積約為2m2,若人體要保持溫度平衡,則人體要向外輻射能量的功率大小也應該為100W,即人體平均散熱功率為:

    佳工機電網

    而人體對微波的吸收約為50%,所以,當輻射場強功率大于10mW/cm2時,人體吸收輻射平均功率也大于5mW/cm2,這時人體平均散熱功率小于人體吸收輻射平均功率,多余的能量回存在體內,造成對人體的傷害。故輻射功率密度傷害規格為8~10mW/cm2。

    單一輻射場強密度與安全滯留時間

    由于無線通信網絡的射頻輻射傷害具有累積效應,所以當處于射頻輻射下時,人體是不會立即受到傷害的,只有隨時間推移,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個累積過程為安全滯留時間。按ANSI(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e)規定,輻射場強密度(mW/cm2)與安全滯留時間T的關系為:

    佳工機電網

    其中,K1為頻段內場強密度規格值,與頻率關系如圖1所示,對某頻率是一定值。K2為該頻段場強密度現場測量值,場強密度的現場測量值越大,安全滯留時間T越短;反之測量值越小,安全滯留時間T越長。

    佳工機電網
    圖1 場強密度規格值與頻率曲線圖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湟中县| 马龙县| 扎鲁特旗| 凉城县| 襄垣县| 五大连池市| 马尔康县| 正宁县| 陆丰市| 临泉县| 翁牛特旗| 济阳县| 瓮安县| 子洲县| 滁州市| 临澧县| 大理市| 尚义县| 白玉县| 克山县| 南江县| 大余县| 英山县| 乾安县| 白城市| 泽普县| 湖州市| 光泽县| 新田县| 长汀县| 冷水江市| 宁乡县| 石屏县| 庐江县| 朝阳市| 常宁市| 昆山市| 任丘市| 徐闻县|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