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生產信息系統的分界和接口
我們知道,現在企業生產信息系統越來越多,很多的信息系統是提供一些特定的功能,如設備性能管理,生產在制品的管理,看板系統等等。一個企業在隨著其發展過程中,隨著不同時期的管理側重點的不同,可能選擇的在企業內實施的系統也不同,因此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不同的規模,其內部的信息系統也越來越多,就像“八國聯軍”一般,有自己開發的,有供應商直接提供的,也有咨詢公司二次開發提供的。但是企業中的各個系統不應該是孤立的,如果一個信息系統的信息仍然在孤島上,就會失去信息系統本身的意義。例如,有些企業在上看板系統時,只是用信息系統取代手工看板時代的人工看板收集的功能,而不能和生產工單的實際物料的需求和消耗保持信息的溝通和同步,因而也不能真正發揮電子看板系統的優點。
要避免所實現信息系統的孤島情況的發生,在企業內部部署生產信息系統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功能的需求,在考慮功能需求時,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什么樣的功能在什么樣的系統內實現最適合本企業,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系統間的接口的需求及實現。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看作一個問題來看待。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現在信息系統的發展對于不同系統的邊界變得更模糊,特別在生產執行系統和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質量管理系統,和設備管理系統等。應該來說生產執行系統中的很多功能在其他系統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類似的功能,例如質量管理功能在質量管理系統中也有,在ERP系統中也有質量管理模塊,在生產執行系統中也有質量管理功能,對于一個企業,在實施ERP系統和生產執行系統時到底該如何決策是應該在ERP系統實施還是在生產執行系統來實施呢?其次在企業內不同的系統實施不同的模塊或相同的模塊在不同的系統內實施的側重點不同,為避免不同系統的信息孤島,那又該如何決定不同系統之間的接口數據呢?功能如果劃分不適當,對于系統之間的可能要增加幾倍的數據量和實施的工作量的接口工作,同時大量的數據交換,對于系統的安全,實時性,何可靠性都提出相應的考驗。例如,在ERP系統實施的倉庫管理模塊,和在生產執行系統中也實施倉庫管理功能時,如果兩個系統的功能規劃不是很完善,其在兩個系統之間的事務交換的數據量將非常巨大,可能現場的每個事務處理的結果都需要和ERP交互,當然這是不可取的一種模式。在實際上,現在這么做的企業很多,主要是在規劃時只是從ERP系統部署時沒有充分考慮生產執行系統的倉庫管理的功能,只是把生產執行系統作為ERP系統的一個數采終端來考慮的。再次,對于企業在部署信息系統時,前期對企業生產信息系統的架構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也是目前很多企業所缺乏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IT部門無法跟上企業的發展需求和企業領導的管理思路的變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對于生產信息系統部署的決策,IT方面的發言權往往沒有生產部門高。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多數企業的側重點在于ERP系統,在規劃時往往過于偏重于ERP系統或過于依賴ERP的咨詢公司或顧問,但是這些顧問可能對生產執行系統也不是了解。
那么到底該如何避免不適當的接口呢?或者說該如何正確劃分不同系統的功能和系統之間接口的定義呢?
首先還是要正確了解每個不同系統的功能的側重點,正確劃分不同系統的功能部署,例如ERP系統的側重點 在于其管理功能上,主要是企業層面的,側重財務管理上的。而生產執行系統更注重細節,更注重事務的具體操作。例如,一個國內很大家電行業的企業在他們上ERP系統之前,過多聽從了ERP咨詢顧問的介紹,認為生產執行系統中的每個部分在ERP系統中都可以實現,但是在ERP實施調研開始后,他們發現ERP系統中的很多模塊的功能沒有辦法具體到很具體的細節,“功能太簡單”。事實上,ERP系統的特點就在于此,生產執行系統發展的當初的目的也在于此。當然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無論ERP系統還是生產執行系統都在做到更精細,功能更齊全。其次在考慮不同系統的功能劃分時,還要結合生產的實際運作的可能性。例如在規劃物流部分時,是否ERP系統需要知道現場操作的每個事物,如物料在不同庫位的移動,分揀,棧板操作等,現場是否采用實時的系統終端操作?結合企業實際的需求,才能規劃更符合企業運作管理的功能的劃分。例如,如果在ERP系統只是保存物料庫存的總量,生產執行系統具體管理到庫位,每個倉庫的操作,等細節,在接口定義時自然就會很清晰,只有涉及到庫存改變的才需要傳送到ERP。很多具體的操作,直接在生產執行系統中實現即可。
其次,在規劃信息系統的構架時,避免讓不合適的系統去做不合適的功能,例如要實施ERP系統去完成非常細節的操作,ERP系統往往不能去實現這部分的功能,如倉庫的具體操作,生產中在制品的跟蹤等,往往ERP系統去實現這些功能時,由于ERP系統的事物處理是基于時間而非事件驅動的,ERP系統的界面一般都比較復雜,內容比較多,多數會選擇一些中間件作為數采系統,或選擇生產執行系統作為前端的數采部分,這樣部署的架構也帶來過多的接口數據的交換。同時還要避免的是在企業中有過多的信息系統的存在,過多的信息系統存在,不同系統之間的接口數量必然會增加,而且不同系統之間的接口的協議和規則往往也不同,整體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會大打折扣。一般來說,生產,物流及質量管理的具體運作及相關的一些涉及具體操作的都可以在生產執行系統中實現,應該避免這一部分采用過多的系統來實現,而且在選擇生產執行系統時,盡量考慮到長期的規劃,系統應該具有很完善的數據模型和很好的擴展功能,避免隨企業的發展,要選用其他的系統來擴展。對于ERP系統,PLM,CRM也是相同,而且生產執行系統的選擇過程中,應考慮具備通用的接口方式,可以方便地和ERP系統,PLM,CRM直接進行數據交互。
再者對于企業在部署信息系統時,應該綜合考慮各個信息系統的功能和特點,無論是先部署ERP系統還是生產執行系統,當然多數企業一般都是先部署ERP系統,在實施調研的階段,企業的用戶,ERP的咨詢顧問及生產執行系統的顧問能一起進行前期的規劃,對于企業生產信息系統的完善合理的架構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不同的企業,由于其規模的大小不同,企業的管理模式不同,對于生產信息系統的分界及接口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只有是否適用企業的管理需求。因此在企業部署生產管理系統時,前期的調研和正確的規劃,對于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信息系統的供應商,或咨詢公司都將是雙贏的,對于企業可以避免繁雜的接口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和過高的實施費用,對于供應商或咨詢公司,也同樣大大降低實施過程的風險。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前期的工作就是在準備好的方案,好的工具。 (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