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皮衛星智能航天電源系統設計

    皮衛星智能航天電源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11-03-21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針對皮的特點開發了一套化、高效率的數字化,其主要體現在:通過多種測量電路對各關鍵節點的電壓、電流等重要信號進行實時采集、處理與分析,隨時掌握電源系統的能量輸入、貯存與輸出以及實時效率等重要參數;在數據采集基礎上,通過微控制器及其控制軟件的處理,合理地采取峰值功率跟蹤(MPPT)、充放電調節(BCR/BDR)等控制策略,控制電源系統工作狀態,跟蹤最大輸入功率點;針對不同空間任務需求與能量界面參數,通過調整軟件靈活地進行電源運行實驗;通過串口通信方式與上位機通信,為電源系統測控以及數據儲存與傳輸提供了良好條件。

      1 皮電源系統的硬件

      皮衛星智能電源系統基于“太陽能電池陣——電源控制系統——蓄電池組”拓撲結構進行[2]。電源控制系統作為整個電源系統的核心部分,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微控制單元、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即峰值功率跟蹤單元)、二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即放電調節單元)、充電調節單元、電壓電流信號采集單元、信號處理單元、串行通信單元等。

      電源控制系統的基本工作流程為:根據預先設定的空間環境參數,由太陽電池陣模擬器形成電源系統的初始輸入;初始輸入經過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的調節,形成與蓄電池組工作電壓相匹配的一次母線電壓7.2V~8.4V,同時完成對輸入峰值功率的跟蹤與鎖定;供給二次母線的功率經過二次母線調節器的調節,分別為星上負載提供5V與3.3V兩種二次母線電壓;電壓電流信號采集單元不斷采集初始輸入、一次母線、蓄電池組、二次母線等各關鍵節點的電壓電流信號,經由電壓跟隨器、一階濾波電路與多路信號選通芯片,送入微控制單元進行A/D轉換;微控制器根據各關鍵節點信號,經過進一步的處理與分析,向各級母線調節單元及充電控制單元發出控制信號,同時通過串行通信單元向上位機傳送數據。

      1.1 微控制單元

      微控制單元電路以ATMEL 公司推出的ATmega8L單片機為核心,配以MAX 397雙8通道模擬多路器與MAX 6129參考電壓源等外圍設備組成,如圖2所示。ATmega8L單片機是一款基于AVR RISC的低功耗CMOS的8位高檔單片機,具有接近1 MIPS/MHZ的高速運行處理能力。ATmega8L具有23路可編程多功能I/O端口,八通道10位A/D轉換和三通道16位以內的PWM輸出功能,因此在系統中完成10位信號A/D轉換與處理,MPPT算法實現以及31.25KHz PWM控制信號輸出等重要功能。

      1.2 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峰值功率跟蹤單元)

      一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電路以Boost DC/DC電壓變換電路為核心,同時增加了以兩個MOSFET組合而成的一次母線控制開關,如圖3所示。Boost電壓變換電路由MOSFET開關管Q1,續流二極管D3、D4,儲能電感L2與濾波電容C13組成,升壓變換比滿足

      M = Vout/Vin = 1/ (1-D) (1)

      由于一次母線輸出電壓Vout被鉗位在蓄電池組工作電壓,即7.2V~8.4V區間某特定值,則調整微處理單元發出的PWM控制信號占空比D,可調整輸入電壓(即太陽電池陣輸出電壓)Vin。在此基礎上,調用峰值功率跟蹤(MPPT)算法,實現太陽電池陣輸出功率最大化。

      1.3 電流電壓信號采集單元

      信號采集單元以MAX4373F電流傳感放大器與分壓精密電阻為核心,采集初始輸入、一次母線、蓄電池組、5/3.3V二次母線等6處節點的電壓電流信號。信號送入集成運放LM234進行電壓跟隨,再經過一階R-C濾波電路濾去紋波,最終送入MAX397等待A/D轉換。

      1.4 充電調節器單元

      蓄電池組充電調節器由n-MOSFET與p-MOSFET組合電子開關構成,具體結構同圖3右側的電子開關。充電過程中,MOSFET驅動器輸出高電平信號,則n-MOSFET IRF3205導通,使p-MOSFET IRF4905的G極電壓近似為0,此時IRF4905的S極與G極間電壓為正,使IRF4905導通。當蓄電池組達到滿充電壓時,微處理單元控制電子開關關斷。

      1.5 二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放電調節單元)

      由于輸出電壓為特定值,二次母線電壓調節單元中采用了MAX649(5V輸出)、MAX651(3.3V輸出)的Buck型DC/DC降壓變換控制芯片。 MAX649、MAX651芯片將4.0V~16.5V范圍內的任意的一次母線電壓分別轉換為3.3V與5V,供給星上各分系統的能量需求。當輸出電流處于10mA~1.5A范圍內,芯片功率轉換效率可達到90%以上。

      放電調節器同樣由受微控制單元驅動的n-MOSFET與p-MOSFET組合電子開關構成。

      1.6 串行通信單元

      串行通信單元電路以雙通道串口通信驅動芯片MAX232為核心,使用串口通信標準EIA-RS-232C協議。MAX232將單片機輸出的TTL電平信號 “邏輯1電平+5V,邏輯0電平0V”,轉化為上位機RS-232C信號“邏輯1電平-5~-15V,邏輯0電平+5~+15V”。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延安市| 海淀区| 涟源市| 常宁市| 苏尼特左旗| 伊川县| 贵州省| 古交市| 莒南县| 景泰县| 八宿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民权县| 含山县| 株洲市| 东阳市| 泸水县| 北辰区| 金山区| 东光县| 博爱县| 阿拉尔市| 林芝县| 启东市| 荣昌县| 屯留县| 永年县| 郁南县| 扶风县| 左贡县| 科技| 霍邱县| 轮台县| 岳池县| 包头市| 色达县| 邢台县| 阿拉善左旗| 宜兰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