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納米技術在微電子連接方面的應用

    納米技術在微電子連接方面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1-12-14 來源:網絡 收藏

    這種納米粒子的功能在其有機外殼熱分解去除后便展示出來。圖5顯示了銀納米粒子的熱分析結果(DTA/TG曲線)。從DTA曲線來看,在發熱反應開始的同時,粒子質量迅速減少,可以認為這時的有機外殼已被分解與去除。而且,當提升加熱速度時,分解溫度則向高溫側移動。圖6顯示了分解結束溫度與加熱速度的關系,從圖可知,即使把加熱速度加快到20℃/m,分解也在 265℃左右結束,在300℃以下出現納米粒子的功能。也就是說,在300℃以下可利用該納米粒子進行

    圖5 銀納米粒子熱分析結果(DTA/TC曲線)



    lign=center>

    圖6 有機外殼分解結束溫度與加熱溫度的關系

    2 有機物—銀復合納米粒子的特點

    日本大阪大學銅質圓板型試驗片作銀納米粒子試驗,分別測出了銀微米粒子(平均粒徑為100nm)和銀納米粒子的脆斷強度(見圖7)。其中,該試驗是在300℃、保溫300min、加壓5Mpa的條件下進行的。如圖7所示,納米粒子連接與微粒子連接相比,顯示出了很高的脆斷強度。

    圖7 脆斷強度結果

    用電鏡分別對各自的連接斷面觀察,發現用銀微米粒子的場合,其與銅的連接面有空隙狀缺陷。銀微米粒子的觸點破壞發生在銀/銅界面,所得的5Mpa左右的觸點強度被認為是兩者簧片的機械連接結果。而銀納米粒子的觸點破壞面被認為是銀伸長而塑性變形的痕跡,其在界面附近的銀層中會斷裂(圖8)。由此可見,用銀納米粒子連接比用銀微粒子連接的界面強度更高。

    圖8 銀納米粒子燒結層/Cu界面附近的TEM圖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宜昌市| 青冈县| 巴马| 建水县| 偏关县| 东海县| 芦溪县| 大方县| 大渡口区| 正安县| 桐梓县| 永吉县| 德安县| 抚松县| 宝山区| 英超| 贺兰县| 永清县| 沙坪坝区| 玉环县| 黔西县| 朔州市| 阆中市| 巍山| 罗平县| 彭山县| 红原县| 漳浦县| 樟树市| 镇沅| 涪陵区| 巴中市| 阿尔山市| 梓潼县| 万盛区| 永和县| 乌兰察布市| 牡丹江市| 凤凰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