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可穿戴計算技術及其應用的新發展

    可穿戴計算技術及其應用的新發展

    作者: 時間:2013-04-08 來源:網絡 收藏

    在產業界,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美國的NASA、波音公司、IBM研究中心、Nokia研究中心、施樂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以及ViA,Sony,Panasonic,Sharp等機構都是可研究的早期資助方、試用方,或者是直接參與方。例如,在歐盟委員會資助的可研究項目——WeorIT@work中,就有包括微軟、惠普、斯柯達、卡爾蔡司、西門子、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天公司等在內的,來自16個國家的42個單位。另外,國際上包括IBM,Sony,Nokia等IT巨頭在內的一批企業正在醞釀成立可國際產業聯盟(Alliances),相關的標準也正在制定中。而蘋果、谷歌也正在加快研發可穿戴計算產品。

    目前,可穿戴計算在生產制造、航空、航天、物流等工業領域已得到成功,相關產品已經進入市場,在醫療、消防、反恐、教育、助殘、體育、娛樂等行業的也不斷見諸報端。這預示可穿戴計算機已被預測將在未來數年內成為下一代(next generation)主流的,新的計算機形態之一,并通過在重要行業內的推廣和普及,帶來每年數億至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和產業價值[20]。鑒于此,在學術領域開展深入研究的同時,積極開展面向工業、教育、醫療、娛樂等行業的示范和評估工作,將促進可穿戴移動網絡終端(wearable terminal)、可穿戴消費電子(wearable consumer electronics)、可穿戴計算應用工程(wearable engineering)等新產業方向的形成和,加快可穿戴計算的產品化步伐,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5 結束語

    可穿戴計算提出了新的課題與挑戰,拓展了計算機功能,開辟了新的計算應用領域。這種計算模式促使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審視人和計算機的關系,從而帶來人機關系的變革,促成人-機緊密結合(inextricably intertwined)與協同(synergy)的新型關系。這是一種“人—機共生”(symbiosis)的形式,最終將向“電子人”(cyborg,一種人機混合體)[47]演進。正如摩托羅拉公司的未來學家約瑟夫·德沃夏克(Josephl.DVORAK)博士所指出的,“20世紀90年代計算技術反映在微處理器的優勢上,21世紀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網絡的優勢上,在21世紀的第2個十年則要體現在人的優勢上。在強調發揮人的優勢這點上,可穿戴計算作為一種自然的技術定將會繁榮[48]。可以預計,隨著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成本的下降,可穿戴計算系統將出現旺盛的市場需求,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确山县| 清新县| 娄烦县| 冕宁县| 沽源县| 河池市| 金昌市| 新余市| 韩城市| 正镶白旗| 津市市| 霍城县| 玛曲县| 南乐县| 绥宁县| 马边| 宜都市| 疏勒县| 清原| 调兵山市| 广南县| 天柱县| 桃园市| 梨树县| 胶州市| 绩溪县| 城口县| 洪江市| 鹰潭市| 五河县| 通江县| 韶山市| 涟水县| 温宿县| 罗田县| 宁海县| 雅安市| 株洲县| 大埔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