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MIMO技術在3G中的設計應用

    MIMO技術在3G中的設計應用

    作者: 時間:2010-05-20 來源:網絡 收藏

    1 引言

    人們對移動通信空口帶寬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此,LTE選擇了以實現高帶寬的目標。

    由于LTE還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實現商用,加之已經部署的WCDMA網絡已經耗費了運營商大量的投資,因此HSPA+作為一個過渡誕生了。HSPA+吸收了LTE中不少先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2 定義和發展歷史

    又稱為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統,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同時使用多個天線的通信系統,在不增加帶寬的情況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

    MIMO技術最早是由馬可尼(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利用多天線來抑制信道衰落。70年代有人提出將多入多出技術用于通信系統,但是對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多入多出技術產生巨大推動的奠基工作則是90年代由Bell實驗室學者完成的:1995年Telatar給出了在衰落情況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給出D-BLAST(Diagon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算法;1998年Tarokh等討論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時碼;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算法建立了一個MIMO實驗系統,在室內試驗中達到了20bit/s/Hz以上的頻譜利用率,這一頻譜利用率在普通系統中極難實現。這些工作受到各國學者的極大注意,并使得MIMO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

    3 MIMO的3種主要技術

    當前,MIMO技術主要通過3種方式來提升無線傳輸速率及品質:

    ● 空間復用(Spatial Multiplexing):系統將數據分割成多份,分別在發射端的多根天線上發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多個數據的混合信號后,利用不同空間信道間獨立的衰落特性,區分出這些并行的數據流。從而達到在相同的頻率資源內獲取更高數據速率的目的。

    ● 傳輸分集技術,以空時編碼(Space Time Coding)為代表:在發射端對數據流進行聯合編碼以減小由于信道衰落和噪聲所導致的符號錯誤率。空時編碼通過在發射端增加信號的冗余度,使信號在接收端獲得分集增益。

    ● 波束成型(Beam Forming):系統通過多根天線產生一個具有指向性的波束,將信號能量集中在欲傳輸的方向,從而提升信號質量,并減少對其他用戶的干擾。

    (1)空間復用

    空間復用技術是在發射端發射相互獨立的信號,接收端采用干擾抑制的方法進行解碼,此時的空口信道容量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加而線性增大,從而能夠顯著提高系統的傳輸速率,參見圖1。



    圖1 空間復用的系統示意框圖

    使用空間復用技術時,接收端必須進行復雜的解碼處理。業界主要的解碼算法有:迫零算法(ZF),MMSE算法,最大似然解碼算法(MLD),分層空時處理算法(BLAST,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其中迫零算法,MMSE算法是線性算法,比較容易實現,但對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較高,性能不佳;MLD算法具有很好的譯碼性能,但它的解碼復雜度隨著發射天線個數的增加呈指數增加,因此,當發射天線的個數很大時,這種算法是不實用的;綜合前述算法優點的BLAST算法是性能和復雜度最優的。

    BLAST算法是Bell實驗室提出的一種有效的空時處理算法,目前已廣泛于MIMO系統中。BLAST算法分為D-BLAST算法和V-BLAST算法。

    D-BLAST算法是由貝爾實驗室的G.J.Foschini于1996年提出。對于D-BLAST算法,原始數據被分為若干子數據流,每個子流獨立進行編碼,而且被循環分配到不同的發射天線。D-BLAST的好處是每個子流的數據都可以通過不同的空間路徑到達接收端,從而提高了鏈路的可靠性,但其復雜度太大,難以實際使用。

    1998年G.D.Golden和G.J.Foschini提出了改進的V-BLAST算法,該算法不再對所有接收到的信號同時解碼,而是先對最強信號進行解碼,然后在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最強信號,再對剩余信號中最強信號進行解碼,再次減去,如此循環,直到所有信號都被解出。

    2002年10月,世界上第一顆BLAST芯片在貝爾實驗室問世,這標志了MIMO技術走向商用的開始。

    (2)空時編碼

    空時編碼通過在發射端的聯合編碼增加信號的冗余度,從而使信號在接受端獲得分集增益,但空時編碼方案不能提高數據率。空時編碼的系統框圖參見圖2。



    圖2 空時編碼的系統示意框圖

    空時編碼主要分為空時格碼和空時塊碼。

    空時格碼在不犧牲系統帶寬的條件下,能使系統同時獲得分集增益和編碼增益。但是當天線個數一定時,空時格碼的解碼復雜度隨著分集程度和發射速率的增加呈指數增加。

    為減小接收機的解碼復雜度,Alamouti提出了空時塊碼(STBC)的概念,STBC使得接收端只需采用簡單的線形處理進行解碼,從而降低了接收機的復雜度。

    (3)波束成型

    波束成型技術又稱為智能天線(Smart Antenna),通過對多根天線輸出信號的相關性進行相位加權,使信號在某個方向形成同相疊加(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在其他方向形成相位抵消(Destructive Interference),從而實現信號的增益,參見圖3。



    圖3 定向智能天線的信號仿真效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應用 設計 3G 技術 MIMO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修武县| 定日县| 瓦房店市| 介休市| 象州县| 道真| 桐柏县| 曲周县| 奉新县| 儋州市| 阜南县| 东宁县| 泊头市| 疏附县| 嘉祥县| 威信县| 婺源县| 巨鹿县| 青田县| 格尔木市| 霍山县| 五莲县| 井研县| 古田县| 大安市| 桂林市| 丘北县| 苍溪县| 老河口市| 新蔡县| 枝江市| 建德市| 宁河县| 麻江县| 新乡市| 白河县| 杭州市| 宁阳县| 洪江市|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