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為何這么熱
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強調,這樣的調整有利于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不過,要注意別把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等同于新能源,部分設備產能過剩,并不是新能源過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00082.htm此外,專家認為,多晶硅和風電設備制造存在的是“潛在的產能過剩”,不少企業準備進入或剛剛進入,還沒有真正形成產能。對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能源產業,既不能“捧殺”,也不能“棒殺”。
目前,無論裝機容量還是實際發電量,新能源所占的比例還相當小。就拿發展最快的風電來說,雖然目前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四位,風電裝機達到1600萬千瓦,但在全國8億多千瓦總裝機量中只占不到2%;我國風力發電量只占總發電量0.4%左右,而丹麥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25%,西班牙占11%。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孟憲淦認為,“這樣一個數字,不可能過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指出,國務院通知中并沒有說新能源過剩了,并沒有限制高水平建設,限制的是低水平重復建設。比如,綜合電耗220千瓦時/千克的多晶硅產能不批了,但電耗150千瓦時/千克的項目還是支持的。
左腳邁出去,右腳要及時跟上來
普遍認為,我國新能源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發展新能源可以收到“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增加就業;二是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三是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提升中國能源的國際競爭力。
新能源前景看好,怎樣才能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在研發、推廣新能源的時候,要注意協調性。就像一個人走路一樣,當你左腳邁出去,右腳還沒有跟上來時,不能說左腳邁得太遠,關鍵是右腳要跟上。
解決好電網制約難題,是新能源“右腳”能否邁出去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電網瓶頸成為新能源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的風資源集中西北、華北和東北這“三北”地區,很多地方經濟不發達,處于主干電網的末端。另外,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不具備傳統水電、火電的可控性、穩定性,因此在接入現行電網時遇到了不少困難。在內蒙古、甘肅局部地區,由于不能及時上網發電,出現了風機建成后“曬太陽”的現象。
對此,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努力加快電網建設速度、提高電網覆蓋面、發展智能電網及儲能技術,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創造條件。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說,“雖然現在做了一些研究,但政策上、技術上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制約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價格偏高。目前,風力發電電價約為一度電五六毛錢,太陽能發電電價約為一度電1元多,雖然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和水電、火電比起來價格仍然要貴不少,在與傳統能源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