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賭博
又見英特爾COO升CEO:一場保守的賭博
Andy Bryant所帶領的董事會首個提出將考慮外部聘用CEO,引發各種猜想,也曾說過“英特爾必須作出根本性的改變”這樣的言論,那選一個工作了30多年的Brian Krzanich是否過于謹慎?空降CEO只是一些不了解intel的人士一廂情愿。因為接近這家公司的人都知道,intel公司CEO這個職業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按照鐘擺“Tick-Tock”模式發展的intel公司核心競爭力就在于芯片設計和芯片制造能力。前者,在X86領域,intel設計的芯片性能領先,后者,intel投入百億級美元打造的制造工廠以14納米技術領先任何晶圓工廠。即使分拆,這兩個業務都擁有很強的競爭力,而要管理這家公司就需要有這兩個業務的基礎。非技術出身的歐德寧已經被認為是不易,而只有MBA學位和企業管理經驗的明星人物又很難理解這樣的公司模式。從兩位創始人都接下來的四任CEO,英特爾目前六任CEO均由內部選拔,而且都屬于在公司工作多年。<詳細>
重回工程師文化:英特爾新CEO面臨移動終端困境
布萊恩?科茲安尼克(Brian Krzanich)將于5月16日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接任CEO一職,在擔任COO前,他曾擔任英特爾負責全球制造的高級副總裁。這一人事變動被外界普遍解讀為英特爾仍將繼續保持工程師文化和制造優先思維等傳統思路,并不會出現暴風驟雨般的改革場面。作為新任CEO,科茲安尼克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他的前任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按照英特爾公司法規定,現年62歲的歐德寧本應在三年后才正式退休,但他并未抓住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發展機遇,使英特爾市值被高通趕超,倍受詬病。如今這一問題被轉交到了科茲安尼克身上,如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和CEO這一新角色將是這位繼任者最大的難題。 <詳細>
![]() |
新的開始還是舊的延續? |
未來的挑戰
英特爾新CEO:或押注制造技術
雖然英特爾新CEO的人選終于從英特爾內部產生,意味著英特爾的發展戰略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CEO在目前英特爾主要的三大市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超極本)中仍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首先是智能手機:定位、模式及技術仍存短板,先看業內最為關心的智能手機市場。直到今天,業內對于英特爾進入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定位仍存有疑惑。即英特爾在此市場究竟是像高通一樣走追求利潤的高端路線,還是效仿聯發科行以量取勝之路。其次是平板電腦:猶抱琵琶 昔日伙伴雙腿走路,英特爾之所以在平板電腦市場動作遲緩,一來是之前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超極本上,另外,就是微軟的Windows7系統支持觸控功能不佳,而Windows系統直到去年的10月才發布,從而延誤了時間。最后是超極本:內外交困 普及仍需清障,由于英特爾對于超極本認識和理解上的偏差,不但誤導了傳統PC市場的用戶,重要的是耽誤了近2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平板電腦對于傳統PC市場的沖擊有增無減。 <詳細>
英特爾歷史上的五位CEO:鳳頭豬肚狗尾
總結一下英特爾前五任CEO,一路看下來,可以說是鳳頭豬肚狗尾。第一任羅伯特·羅伊斯是集成電路發明人,也是仙童半導體公司及Intel共同創辦人被稱為“硅谷市長“;第二任戈登摩爾為摩爾定律之父也是英特爾的技術精神領袖;第三任安迪格羅夫做出了成就Intel今天的關鍵舉措:放棄存儲業務專注微處理器業務以及打好生產基礎等。這三人也是Intel的前兩位創始人以及第一名員工(也可算創始人)。都是技術大牛出身。他們是鳳頭。第四任克雷格·貝瑞特則加強了Intel的市場細分、抓住互聯網浪潮以及加固Intel的制造技術。決定了97年到05年(以及后續幾年的積極影響)的Intel輝煌。可以算是扎實的豬肚。等到了第五任保羅·歐德寧,卻只能用狗尾巴形容了。在2005年到今年5月的8年任內,除了借助Intel之前的X86優勢的后發優勢繼續和Windows一起主導PC市場外,其他領域幾乎不堪入目。 <詳細>
![]() |
Intel inside是否霸氣如故? |